2008年3月7日星期五

分析师:建筑业离顶峰仍远目前正攀上半山腰

● 李韵琳

  新加坡目前好比一个大建筑工地,几乎到处都在施工,但分析师认为,我国建筑业距离顶峰还有一段距离。尽管房地产市场在火热了两年后已开始转冷,而建筑成本一直往上扬,分析师相信,在政府机构建筑项目激增下,业者今年接获的订单可能比去年来得多,而且在未来几年里还能继续忙得不亦乐乎。

  辉立证券(Phillip Securities)分析师陈静慧指出,本地建筑业目前处于上涨周期的“半山腰”,而即将“排山倒海”而来的全岛性新大规模发展项目,预计将推动建筑业攀上更高峰,让现今的好景能持续几年。

本地建筑业与政府政策挂钩

  她在昨天发表的一份建筑业分析报告中说:“新加坡的建筑业历来都与国家发展和近期政策强烈挂钩,这轮涨势也不例外。政府预计到了2050年,新加坡人口将达550万至650万人,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我们因此对新加坡的建筑业非常乐观,即使私人业界的项目减少,政府机构的公共建设项目将能支撑建筑需求。”

  根据建设局(BCA)所发布的初步数据,2007年的建筑需求增长了45.6%,合同总值已超越了1997年的高峰。进入2008年不到三个月,建设局预计,今年的建筑订单总值将介于230亿元至270亿元,很可能较去年的245亿元来得高。 

  本地建筑商和关联业者自1997年以后荒凉了近十年,直到两年前,两个综合度假胜地(IR)、滨海湾金融中心等新大型建筑工程接踵而来,才让建筑商和承包商重见光明。

  陈静慧指出,相比1997年,目前的工程项目来源更多元化,也更均衡。

  她说:“建筑业在1997年高峰的败笔是过于依赖住宅项目。当年来自住宅项目的需求占总建筑项目的46%,如今则仅占29%,而来自商业项目的需求则从当年的9%,上涨至20%。此外,商业项目的建筑需求不但取得增长,合约总值也更高,建设工程也更为复杂。这些项目还获得海外基金的大力注资,使建筑商的利润率能持续增加。” 

  此外,相对1997年,这一轮的涨势主要由私人业界带领,2006年的需求占了总数的78%,去年则占了81%。除了两个IR工程以及私人房地产价格大涨外,政府积极吸引外资也成了建筑业强力复苏的引擎。比如蚬壳集团(Shell)在毛广岛及裕廊岛兴建的数十亿美元石化综合项目,埃克森美孚在裕廊岛的第二个世界级石化综合厂等,就刺激建筑商的订单显著增加。

  至于近期建筑商所获得的合同项目较几个月前来得少一些,陈静慧指出,这主要是由于建筑商应接不暇所致,而并非建筑项目减少,或受美国经济和转淡房地产市场打击。

  她指出,近期颁发的建筑合同依然维持高价位,而尽管成本提高,建筑商的利润将继续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获得支撑。

  对于政府今年初宣布延后总值约30亿元的公共建设项目,以便减轻建筑行业因资源不足所面对的压力,陈静慧认为是件好事。

  “如果私人业界项目因某些因素而放缓,政府到时候可以把这些工程推出,足以抵御负面因素,支撑整个市场。”

  除了政府外,由于本地房地产价格趋软,建筑成本又三级跳,一些发展商已公开表明将延后施工和推出项目。城市发展(CDL)主席郭令明就在上个星期表示,若市场持续疲弱,集团计划在建筑成本回稳后才动工,稍后才将项目推出。

  陈静慧指出,发展商延后展开工程不但能让忙不过来的建筑商喘口气、不加重它们的负担,还能确保它们在两个IR工程于2010年完工之后,还有源源不断的工程,有助于延长这个上涨周期的生命线。

  过去两年成交的集体出售项目总值215亿元,它们的拆除重建工程预计将在未来几年里陆续公开招标。

交通基础建设也将大兴土木

  此外,陈静慧也指出,陆路交通管理局(LTA)计划耗资400亿元,在2020年之前提升现有的交通基础建设,也将确保我国接下来12年里继续大兴土木。

  建筑业前景光明,直接获益的为建筑承包商,也让辅助和相关行业沾上光,分得一杯羹。除了建筑承包商外,陈静慧也看好地基工程业者、重机器和建筑材料供应商等相关行业业者的业绩表现将跟着水涨船高。

没有评论: